點擊數:70272015-11-24 14:10:54 來源: 青島福潤德微電子設備有限公司
擴散爐主要應用于集成電路、分立器件、光電子器件、太陽能電池等領域,那么,關于擴散爐的發展歷程如何呢?它是從何時出現的呢? 1965年以前,這是擴散爐出現階段,擴散爐隨著半導體工藝的產生而出現,這一階段的國產擴散爐水平與國外水平差距不大。 1965~1976年,這是擴散爐功能被逐步完善的階段。這個階段是器件半導體進入集成電路時代,因而對工藝設備的功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。為適應工藝要求,在此階段逐漸配備了工藝氣路系統,送片系統以及凈化臺等,爐管口徑逐漸加大,可處理3英寸硅片。 1976~1987年,這是擴散爐在技術上的成熟階段。這期間半導體工藝進入VLSI時代,在1983年6英寸生產線已經建立。1987年微細加工的特征尺寸已達到1μm,設備的更新周期大大縮短,為滿足工業生產技術發展的要求,擴散爐技術性能持續改善提高,主要表現形式是硅片尺寸增大,顆粒污染控制更嚴格,工藝參數控制更加精確,已經實現溫度曲線和工藝時序的全自動控制,設備可靠性有很大提高,臥式擴散爐技術趨于成熟。 1987年至今,微細加工線寬由1μm發展到0.25μm以下,硅片直徑已經增大到8英寸,已經建立了8英寸生產線。傳統擴散爐在滿足工藝要求方面面臨很大困難,為解決這些困難,適應工藝進步要求國外出現了立式擴散/氧化爐。